FB搜尋:羅浩倫醫師
部落格圖片點擊即可放大檢視
噁心、嘔吐
部落格圖片點擊即可放大檢視
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是治療最常見的腸胃症狀,通常在2-3天後得到緩解及改善。所以,如何緩解及改善症狀的照護方式如下:
1. 少量多餐(5-6餐/日),可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空腹不適。
2. 細嚼慢嚥,避免冷熱食物同時使用、避免生食。
3. 清淡飲食,避免甜食、油膩、油炸的食物。
4. 應用適當香味佐料,如:生薑、蒜、蔥等石材促進食慾。
5. 如噁心感發生於早上,可於早餐前攝取少量乾糧如吐司、蘇打餅。
6. 喝水時機可選餐前30分鐘或餐後1-2小時,緩慢攝取約100-150cc/次。
7. 餐前30分鐘可緩和運動促進食慾。餐後1-2小時避免臥床以免胃酸逆流。
8. 進食後須加強口腔護理降低異味感不適。
9. 覺得噁心感時可試著深呼吸或口含冰塊、檸檬片等來緩解。
10. 避免接觸刺激性的味道,如:廚房油煙或香菸味。
食慾不振
治療後可能會改變飲食習慣及影響舌頭上的味蕾,使病人食慾減低、體重改變,所以一定要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來提供身體能量。
1. 可食用少許開胃食物,如酸梅、檸檬、葡萄乾促進食慾。
2. 少量多餐,可選營養成分高、蛋白高、熱量高等食物,如蒸蛋、布丁、燕麥。或者餐與餐間準備小點心補充熱量。
3. 如無法服用正常食物,可參考市面上專為癌症病友所調配的營養補及品。
4. 若無特殊限制,可參與日常活動,如:做家事、散步等活動,促進食慾。
5. 經常變化菜色,不同的烹調方式,善用色、香、味的改變來提高食慾。
腹瀉
藥物會影響到腸胃道的黏膜細胞,造成腸胃道發炎不適,嚴重時可能出現腹瀉。若一天腹瀉大於5次以上、腸胃絞痛24小時或解血便、黑便需立即回診治療。
1. 初期急性腹瀉時,可採清淡流質、低纖維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過濾的果汁、肉汁、運動飲料等,讓腸道可稍微休息。
2. 腹瀉時大量流失水分,須注意電解質補充,可選用含鉀高及水溶性維他命的食物,如:蔬菜汁、葡萄汁、橘子汁、蘋果、馬鈴薯。
3. 避免腹瀉加重,應避免攝取高纖維或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蔬菜、堅果類、豆漿、全麥麵包、高麗菜、玉米、乾豆等。可進食低纖維飲食,如:白麵條、白吐司、米湯、蘇打餅乾、去皮雞肉等。
4.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調味重及太甜的食物。
5. 如廁後避免過度用力擦拭肛門,可使用溫水毛巾代替衛生紙或溫水坐浴,避免破皮,維持周邊肌膚清潔、乾燥、通風。
6. 肛門破皮嚴重、紅臀疼痛等情形,回診時須告知醫師,以利開立藥膏使用,勿自行購買藥膏塗抹,而增加感染機會。
便秘
治療後約5-7天可能是因藥物導致腸蠕動減少、排便次數變少或因水分攝取過少等情形導致便秘。所以可以以下方式照護:
1. 除限水病人外,可大量飲水,每日可攝取約2000-3000cc的水分或果汁。
2. 攝取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全穀類、薏仁、菠菜、胚芽米等。
3. 狀況許可下適量運動促進腸蠕動,增加腹壁肌肉及其他排便肌肉收縮力。
4. 固定時間如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時間約10分鐘,避免過度出力排便,造成頭暈、肛門龜裂或痔瘡發作。
5. 避免攝取加重便祕食物,如豆干、濃茶等。
6.
每日按摩腹部,行環狀ㄇ字型運動(手握拳,由右至左按摩),讓腸胃受到適度的刺激,使排便功能恢復正常。
7. 如便祕嚴重時,可請醫師開立軟便劑或輕瀉劑,勿擅自使用瀉劑或灌腸。
口腔黏膜潰瘍
舌頭、口腔或喉嚨黏膜發紅、疼痛、出血、潰瘍及吞嚥困難等症狀,同時也會影響到味覺,導致食慾降低,影響營養攝取。所以,平時口腔保健如下:
1. 刷牙時須選用軟毛牙刷清洗口腔,必可使用牙線清除牙縫間的殘渣。
2. 清潔口腔時可選用較溫和的0.9%生理食鹽水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
3. 清潔用具如牙刷,需置放在乾燥的地方,避免孳生細菌。
4. 如有活動假牙,須於三餐飯後及睡前取出清洗。
5. 多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促進細胞修復。
6. 可選用清涼柔軟好入口的軟質食物,如:奶昔、水果泥、布丁、豆花、冬瓜等食物,避免熱食,以減少刺激。
7. 用餐前10-20分鐘可含碎冰塊或間接適當冷敷,以緩解口腔的疼痛。
8. 用餐後須立即口腔護理,去除殘渣食物,維持口腔衛生,促進傷口癒合。
9. 除限水病人外,每日建議水分攝取約2000-3000cc,維持口腔黏膜濕潤。
10. 可適時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以促進口腔傷口癒合。
ü
若有蛀牙情形,於接受化學治療前修補完成,避免造成感染。
ü
口腔出血時以紗布加壓止血,避免用舌頭或吸吮出血處。
ü
如出現潰瘍或疼痛時,回診時可請醫師開立藥膏使用,以改善症狀。
疲倦
疲倦為治療後常見之副作用,感到筋疲力盡、昏昏欲睡、焦躁、精神不集中。
1.
可在工作和平日生活上做最好的安排,確保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2.
節省精力、盡力而為。
3.
家人可適時陪伴、散步或者做輕鬆緩和的運動。
4.
可請其他家人協助分擔責任、工作。
5.
若睡眠品質差,可請醫師評估開立安眠藥物。
毛髮脫落
化療藥物破壞毛囊導致頭髮掉落,皮膚任何區域的毛髮也都有脫落的可能,那是短暫的變化,約1-2個月新的毛髮會重新長出來。
1.
當掉髮期間可使用寬齒的梳子整理,吹頭髮時避免溫度過高。
2.
於掉髮期間選用頭巾、帽子或假髮保護頭皮,避免外出時陽光直射。
3.
當頭髮再生或沒頭髮時,會感到頭皮乾癢,可使用潤膚的洗髮劑或乳液。
4.
避免刺激頭皮,治療期間避免染、燙頭髮或使用造型液。
5.
適當調整心情。適時修剪頭髮,以利方便梳洗。
神經及肌肉系統
化學治療藥物會影響到神經及肌肉系統,大部分為周邊神經的傷害,出現手或腳的刺痛感、灼熱感、無力或麻木感,導致平衡感失調、感覺遲鈍、聽力喪失等症狀。
1.
當感覺遲鈍,不要拿太尖銳、太燙或任何危險物品。
2.
平衡感不穩時,可於走路或上下樓梯時由家人陪同攙扶。
3.
浴室外地面需鋪上防滑墊、浴室內可增加扶手,以避免滑倒發生。
4.
須穿著止滑鞋活動,以防止走動時出現滑倒。
5.
可用嬰兒油按摩末梢肢體及經常伸展末梢肢體,促進血液循環。
6.
注意末梢肢體保暖,避免使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清洗四肢。
7.
當手腳麻木嚴重無法執行精細運動或腿部抽筋嚴重時,請立即回診。
8.
視需要定期行聽力及視力檢查,必要時須進行矯正及學習適應。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治療後會因使用藥物的不同,進而使骨髓造血功能不同程度的傷害,造血功能無法正常運作,使血球數目不正常降低,而出血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貧血。此現象為短暫,經過一段時間,骨髓細胞會恢復製造能力,血球回升到正常值。
(一)
白血球過低,預防感染的照顧:
1. 勤洗手,在飯前、如廁後、接觸汙物後,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
2.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人群擁擠的地方,必要時需攜帶口罩。避免與有傳染疾病的人接觸,如:感冒、流感、麻疹、水痘等人。
3.
保持皮膚及黏膜的清潔及完整性,注意皮膚皺褶處及如廁後會陰部及肛門清潔。皮膚乾裂時可使用乳液保持濕潤。
4.
攝取高熱量及高蛋白食物,不可生食,生食及熟食砧板應分開。
5.
室內勿堆放盆栽、鮮花、舊報紙,以免滋生病菌。
6.
避免飲用市面上銷售含冰塊的飲料(如:手搖飲料)。
7.
如當發燒(超過38.5度)合併畏寒,呼吸道感染(咳嗽濃痰)、泌尿道感染(解尿灼熱、疼痛、頻尿)需立即回診就醫。
(二)
紅血球減少,預防暈眩、心悸、貧血的照顧:
1.
充分休息,以恢復體力。白天可小睡片刻。
2.
多攝取綠色蔬菜、瘦肉等含豐富鐵質的食物,補充維生素C可增加鐵質吸收。
3.
變換姿勢如起身或躺下時需緩慢,避免姿勢性低血壓造成頭暈。
4.
限制活動量,減少體力的消耗。請家人一同分擔日常的事情,如:照顧小孩、買東西、做家事等。
5.
如當呼吸急促、心搏過速、持續活動無耐力、指甲及臉色蒼白,需立即回診就醫。
(三)
血小板過低,預防受傷、出血的照顧:
1.
避免碰撞及劇烈活動,如:跑步、打球等。
2.
使用尖銳器具要小心,避免割傷。
3.
擤鼻涕時動作要輕柔,避免用手指挖鼻孔,傷害到鼻黏膜。
4.
避免因便秘而過度用力排便、打噴嚏及咳嗽,造成血管破裂。
5.
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及電動刮鬍刀,維持皮膚及口腔黏膜完整。
6.
多攝取維生素C及K等食物,如:綠色蔬菜、橘子、柳丁或檸檬等。
7.
觀察身體有無異常出血,如皮膚有無出血點、結膜下有無出血。
8.
如當皮膚黏膜出血點嚴重、呼吸急促、脈搏微弱、解血尿、血便或黑便、臉色蒼白、頭暈、疲倦不安,需立即回診就醫。
皮膚及指甲
治療後有些藥物會造成皮膚上的小問題,常見的症狀為癢、紅疹或蕁麻疹、青春痘等,會慢慢地恢復。所以,平日照護方式如下:
1.
臉部出現青春痘時,須保持臉部清潔。
2.
皮膚潮濕及癢時可塗抹爽身粉,保持乾燥。
3.
皮膚如出現乾癢時,可塗抹乳液保持滋潤。
4.
避免長時間陽光曝曬做好防護措施,如:遮陽帽、外套、防曬乳液。
5.
做家事時,可帶手套保護皮膚及指甲,避免過度使用清潔劑。
影響性器官
治療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生殖器官功能,而影響到生理及心理程度須依病人年齡、疾病、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
1.
男性可能因化學治療的用藥降低精蟲的數目及活動力,導致不孕。
2.
青少年或有生育需求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前可與醫師討論關於冷凍精子的必要性,以便日後需求時可使用。
3.
建議化學治療期間,應採有效的避孕,避免造成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危險。
4.
女性於治療後可能因影響卵巢及賀爾蒙分泌,出現月經不規則甚至完全停經,可能造成不孕。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如潮紅、灼熱、陰道乾澀等。
5.
平日穿著可改棉質的內褲及透氣內襯的褲襪,盡量不穿著緊身長或短褲。若當分泌物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陰道搔癢不適,需立即回診就醫。
6.
如當有性行為需求時,可使用水性的陰道潤滑劑,避免使用油質的潤滑劑(如:凡士林)導致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