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其實多是好發在攝護腺的周邊,因此早期攝護腺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等到攝護腺癌大道會阻塞尿道時,常見已經有轉移的情形。

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這是指癌細胞的惡性度,分數越高,癌細胞惡性度越高,病人攝護腺癌惡化的風險越大。
雖然大家都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但是,這對於攝護腺癌卻不一定完全適用,某些情形攝護腺癌相對其他癌症較為溫和,可能終其一生不會致命,早期治療卻有可能必須承受治療造成的相關副作用。此外,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相當多樣且複雜,副作用與併發症也不同,需要專業醫師給予適當的建議,權衡利弊後再加以決定。所以治療攝護腺癌,要根據病情、病人本身的諸多條件(包括年齡、家族是否長壽、能否承受手術副作用、心肺功能、是否曾中風或失智等),來決定要不要治療以及進行何種治療。這些考量是很細膩的,也才能找到對病人最好的方式。

當得知自己或是親友罹患攝護腺癌的時候,首先我們先釐清到底攝護腺癌的狀態,上圖中綠色的是侷限性攝護腺癌(相對安全),紅色的是轉移性攝護腺癌(較為棘手),治療選項各有不同,僅供大家參考。
侷限性攝護腺癌!!!攝護腺全切除
治療原理:攝護腺全切除手術當然是屬於積極地將腫瘤移除體外的手段,但是伴隨的麻醉及手術風險則必須經過臨床醫師的判斷及建議後採取的方式,如果身體夠好(預計無癌無病可以多活十年以上的),將體內的攝護腺癌移除體外,很合理的應該會比把癌症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藥物無效)放在體內要來得安全的多。
術後排尿功能復健:攝護腺全切除手術如上圖可以看的很清楚有關攝護腺的解剖位置,攝護腺位於膀胱的出口處,也構成一部分尿道,因此攝護腺肥大的時候就會有尿道阻塞的症狀,攝護腺緊鄰括約肌(負責把關不會尿失禁的肌肉群),因此切除後,因個人的括約肌群強韌程度,而會有不同成的暫時性尿失禁情形,因此術後需要積極地接受排尿功能的復健。

侷限性攝護腺癌!!!達文西攝護腺全切除手術
達文西機械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發明之後,泌尿科的手術真的是蓬勃發展,攝護腺全切除的方式因為達文西手術系統也有了更加細緻及安全的跨時代進展,光是達文西手術系統視野可以放大10倍!就可以想像手術醫師可以幫病患保留多少的神經和血管及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操作關節的活動度可以達720度,比人類的手還要沒有極限,內建離機及斷電安全機制,操作的過程中又有防手震(這真的是大大的延長外科醫師的壽命,同時也延長了病人的壽命,開玩笑的),台灣健保率先將達文西攝護腺全切除手術費納入給付的原因就是因為所有的實證醫學都證實達文西攝護腺全切除手術在術中及術後恢復上相比於傳統開腹或腹腔鏡手術的絕對優勢,在現今這個時代,要切除攝護腺,只能說是首選達文西了。


侷限性攝護腺癌!!!積極監控與觀察性等待
積極監控即暫時不治療,但積極地追蹤病情變化。對於年紀較大的病人,且其癌細胞分化良好,醫師預期病人終其一生,癌細胞不會致命者,可接受此種選擇。定期追蹤要做兩件事,一是切片,二是做磁振造影檢查,可能一年半、兩年或三年一次,一直追蹤到估計病人只有10年餘命時(以台灣來說,約是75歲到80歲之間),就不再切片了,但繼續追蹤。若追蹤發現癌細胞惡化,才須轉而進行積極治療(如根除手術與放射線治療等)。國外許多報告均顯示,對於這樣的病人積極監控,並不會增加攝護腺癌致死率。
觀察性等待也是暫不治療,只有當腫瘤造成症狀或轉移時,才會採取「荷爾蒙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適合身體狀況較差,或預期生命較短的病人(如:年事已高,或同時有致命性的其他癌症),因為就算攝護腺癌出現轉移才以荷爾蒙治療,仍能夠維持平均3∼5年的壽命。